万卷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明文魁在线阅读 - 第两百零四章 充场儒生

第两百零四章 充场儒生

        在乡试之前,除了岁试这些已保送入考场的考生外,提学官还要主持两场补录考试,分称科试、大收,最后遴选出考生参加最后的乡试。△¢,

        科试与岁试相当,取岁试中未录生员进行考试,考试分一至六等,考一二等的生员,也会充补廪增或者给赏,若是考了五六等的也会黜革。

        不过与岁试人人必考不同,科试参加相对自由,若是觉得准备不够的生员可以不去。

        岁试,科试都是针对生员的,在乡试前最后还有一场称为大收。

        但凡在科试,岁试里落榜的生员,或者是没有生员功名的儒生,都可以参加这考试。大收之试没有门槛限制,故而参加的人非常多,如几年前的江西省大收之试,达到两万士子报名参试的地步。

        大收案,最后参加乡试人选才定下,眼下从全省各府而来的士子们云集一堂。顿时青楼,客栈的生意,又再度红火了起来。

        乡试前几日,原先濂江书院参加这一次乡试的同窗们聚在一起。

        林延潮等人坐在城南茶亭的一家茶楼上喝茶,这茶楼上下三层,如土楼般围着个圈,低层堂下正中的地方,乐家子弟在那奏着十番。

        苏州人喜欢在茶楼里听弹评,而闽人则喜欢在茶馆里听十番。

        众人一面听着十番,一面聊着天,林延潮,陈应龙,叶向高,龚子楠,陈行贵五人即是这次书院里赴乡试的弟子。至于上一次进学的周平治,岁试,科试的成绩都是不佳,故而没取得乡试的资格。

        至于陈行贵虽只是童生。还不是生员,但却通过了录遗,也就是大收之试,获得了充场儒士的资格,取了乡试解额。

        陈行贵的例子打破了林延潮穿越前的常识,有明一代一直标榜的。科举必由学校,遭到了打脸。在乡试里充场儒生不是个别,人数还真不少,这一次参加乡试三千考生中,充场儒生就有一千余人。

        而且充场儒生录取率还不低,每年乡试,儒生出身的举人,往往占据了两三成之多。如原先的福建巡抚谭纶,就是通过充场儒士获得了参加乡试的资格。最后入朝登进士。

        陈行贵能与林延潮他们参加乡试,当然是十分高兴。众人久了不见,聊得投机,说得最多的还是王世贞为乡试总裁,以及乡试考试一些小窍门。

        龚子楠道:“诸位,我听我大伯说,一些乡试经验之谈,你们想不想听?”

        龚子楠大伯是状元龚用卿。状元郎的经验之谈,众人怎么会不想听。

        但大家都是笑骂道:“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龚子楠笑着道:“我大伯说,乡试场一共要考七篇文章,写完七篇文章大家都是精力不济,故而作第一篇文章时,精神最好,写得最好。第二篇次之,第三篇再次。如此考官一眼看去一篇比一篇差,自是不喜。故而那些老秀才们,都是先作第一篇,再作第三篇。最后作第二篇,这样考官看了文章,觉得第一篇最好,第二篇稍差,第三篇又是不错,自是觉得满意,如此得中矣。”

        众人听了龚子楠这么说,都是哈哈一笑,叶向高笑着道:“我还以为什么秘密呢,原来是这个,我们早都听县学里的老秀才说过了。”

        林延潮和陈应龙,也是点点头,他们来考试前,师长都是叮嘱过他们这一点了,这里每个老师教得都不同,各家也有各家之长,多少大家都懂一些。

        其实这些考场诀窍,好比如三短一长选最长三长一短选最短,长短不一就选b,参差不齐就选d,这些考试秘诀林延潮上一世也学了不少,但事实证明,并没什么卵用。

        众人说说笑笑,聊得很开心,龚子楠这时压低声音问林延潮道:‘延潮,听说你家有个养媳,为何迟迟未婚呢?‘

        林延潮道:‘功未成,名未就,言娶妻尚早了一些。‘

        按照上一世人的观念,林延潮还是不接受,这个时代未满十六岁成婚的风俗,虽说平日里林延潮不少也有和林浅浅耳鬓厮磨的时候,但最后一步还是没过啊。

        当然林延潮这一番话,在龚子楠耳底听来却又是另一个道理,正当他要继续探问时。

        忽一旁有人笑着道:‘哎呀,这不是林兄吗?人生真是何处不相逢啊!‘

        林延潮转过头去,却是周宗城,去年此人县试得意,府试却是落榜,今年府试好像他依旧没中。

        但眼下见他呼朋唤友,春风得意的样子,却丝毫没有颓色嘛。

        两人素来不睦,林延潮也懒得客套道:‘原来是周兄,在下与朋友相谈,若无事请吧!‘

        周宗城将折扇一折,反而凑上来道:‘林兄,不至于拒人千里之外吧,咱们今科同赴乡试,既是相逢一起切磋技艺,不是很好?‘

        林延潮道:‘难道周兄,也是以充场儒士参加乡试?‘

        ‘正是,‘周宗城得意地道,‘林兄,你没想到吧,科举取士,乡试不过是开始,童试不过取得乡试资格而已。你辛辛苦苦中了秀才,而我不需考一场,也能以儒士得荐参加乡试,你是否心底有一二不平呢?哈哈!‘

        听了周宗城这话,众人都是心底生怒。

        所谓充场儒士有两等,一等就是如陈行贵,非生员,却通过录遗考试,获得乡试的资格。如陈行贵这般的还好说一些。

        但还有一等就是官府,民间认定的儒士。何为官府民间认定的儒士?这就不好说了。

        在国朝之初,科举未完善时,地方官听取民间舆论,推举贤良参加乡试,算是为国举材。

        但到了万历年,这已纯粹变成,行与不行由地方官一己而出,也就是我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那种。

        巡抚,知府,知县手中都有名额的,可以不通过提学官,直接推荐考生,获得参加乡试的资格。

        而周宗城就是候官周知县的亲戚,他自是得了周知县的举荐,以连童生都不是的身份,不考一场以儒士充场,参加乡试。

        听了周宗城在那炫耀,叶向高不屑地对林延潮道:‘宗海兄,不说充场儒士,有的人你就是让他直接参加会试,结果也是一样。‘(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