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魏宫廷在线阅读 - 第947章:谋定而动(二)

第947章:谋定而动(二)

        时间回溯到十月二十六日,即『丹水之战』的次日,肃王赵弘润在泫氏城痛下决定,准备奇袭高狼。

        在赵弘润的授意下,这片地带由西到东,鸩山商水军营寨、坦原商水军营寨、泫氏城、羊头山鄢陵军营寨,这四个由肃王军掌控的据点,悄然派出一支支的千人队,以巡逻四周作为幌子,秘密朝高狼进。

        由于这片土地遍布冯颋、暴鸢两位北原十豪级别韩将麾下的韩国骑兵,因此,十万肃王军全部向南撤离这是不现实的,而且也没有必要。

        毕竟赵弘润考虑到,若是此番偷袭能够得逞,事实上两万名士卒配合青鸦众,已足够攻取高狼。

        因此,赵弘润仅秘密调动了两万名士卒,商水军与鄢陵军各一万名,分为二十支千人队,以迂回的方式缓缓往南。

        从二十六日晚上戌时起,肃王军所控制的四个据点,每隔一个时辰便各派出一支千人队,在五个时辰内,每各据点各派出千人队总共五支。

        肃王军的士卒们冒着夜晚的严寒,有意绕过平坦的地形,紧贴着鸩山或羊头山行动,一旦现有韩国骑兵的踪迹,便即刻遁入山林。

        不得不说,此次偷袭任务的艰难之处,就在于赶路的途中,在上党郡境内,临近十一月的夜晚非常寒冷,而肃王军又因为种种原因,至今还未接受到棉衣等御寒的衣物,以至于参加偷袭行动的魏军在夜晚的寒风下,被刮得瑟瑟抖。

        就连肃王赵弘润,也因为身上仅穿着秋衣,而在寒风中几乎被冻僵的身体。

        “殿下。”

        宗卫长卫骄递过来一只水囊。

        这只水囊内装的可不是饮水,而是酒,是产自泫氏城的酒。

        赵弘润接过水囊喝了几口,随即忍不住轻咳起来。

        “殿下?”卫骄有些着急地惊呼道。

        赵弘润摆了摆手,示意卫骄不必担忧,随即,他又喝了一口,在嘴里品味了一下,这才喃喃自语道:“高粱酒?”

        “殿下,这是泫氏的特产,黍酒。”卫骄在旁小声地解释道。

        魏国的酒水,一般以米酒、黄酒、果酒为主,酒精度数普遍不高,但是泫氏城的酒水则不同,上党郡境内的酒水,是用当地的农作物高粱(黍)作为原料,也就是所谓的高粱酒(白酒),哪怕这个时代还未出现蒸馏法制酒,上党的高粱酒比较魏国的酒水,也称得上『烈酒』二字,以至于让措不及防的赵弘润被这种酒给呛住了。

        『黍……呵。』

        又喝了两口,赵弘润感觉那几口酒水下了喉咙后,仿佛化作一股暖流,流向全身,他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右手,心中暗暗将『黍』这种上党郡境内盛产的农作物记在心里。

        至于目的,无非就是想等这场战事结束之后,用上党的高粱酿制真正的烈酒,供给于前线的军队。

        给军队送酒,这看似有些可笑,事实上,酒历来就是军中的必需品。当然目的不是为了让兵将喝酒误事,而是为了御寒——在寒冷的天气下,其实军中是无法保证每一名士卒都能收到御寒的棉衣,这种时候就需要酒来帮助在夜晚巡逻、值守的士卒驱赶寒冷。

        另外,在恶战前喝几口烈酒,也能帮助士卒们压制心中对死亡的恐惧。

        而就在赵弘润暗自琢磨的时候,前方青鸦众传回来消息,说前方大概十几里外的一片林子里,有一队约两百人左右的韩国骑兵正在那歇息。

        “干掉他们?”

        宗卫高括在旁建议道。

        赵弘润仔细想了想,最终还是摇头否决了。

        不可否认,以他所在的千人队的兵力,再加上青鸦众,的确可以收拾掉那两百余韩国骑兵,但这件事风险太大。除非他们能够全歼对方,否则,一旦被其中几名韩国骑兵逃脱,那么势必会引来其余的韩国骑兵,对他们展开报复。

        对方的报复赵弘润并不怕,他真正担心的,是己方的真正意图被韩国骑兵察觉。

        “算了,饶过去。”赵弘润正色说道。

        听闻此言,青鸦众头目段沛在旁说道:“殿下,要绕过的话,咱们可就得绕一大段路啊……”

        “无妨。”赵弘润抬头看了一眼遍布星辰的夜空,低声说道:“时间还充裕,绕过去。”

        “是!”

        遵从赵弘润的意志,他们所在的这支千人队与青鸦众们,悄然绕过那片林子,紧贴着羊头山,迂回往高狼方向前进。

        待等天亮的时候,一支不知从何而来的韩国骑兵追上了他们,让赵弘润等人一阵心惊。

        赵弘润所在的这支千人队,乃是商水军的冉滕千人队,是目前商水军中公认的最强悍的千人队,而特别千人将冉滕,亦是一位勇猛而睿智的将领。

        在得知这支韩国骑兵迅靠近之后,冉滕迅下令使麾下千人队的士卒们排列整齐,结阵以对。

        面对着千余魏兵所组成的兵阵,那支韩国骑兵在旁徘徊,既不攻、也不退。

        因为担心被对方看穿什么,因此赵弘润与宗卫们迅翻身下来,将身形隐藏在士卒们当中。

        在下马的时候,他扫了一眼远处的那支韩国,大致估测对方的人数:约两百骑。

        “是昨晚在那片林子歇息的那支韩骑么?”

        赵弘润低声询问身边的人。

        留在他身旁的青鸦众头目段沛摇了摇头,表示不太清楚。

        而此时,特别千人将冉滕在队伍中挤开人群,来到赵弘润身旁,见赵弘润与宗卫们皆露出凝重之色,遂宽慰道:“殿下,对方仅两百骑,未必敢进攻我千人队。……倘若这帮小崽子当真不知死活,末将与弟兄们会送他们上路。”

        赵弘润闻言点了点头,其实他也不认为对面那支两百人的韩骑胆敢进攻他所在的这支千人队。

        毕竟他肃王军的重步兵,在韩骑心中还是颇高地位的,论忌惮程度绝不会亚于魏将姜鄙的北三军。

        果不其然,那支两百人的韩骑并没有直接进攻,他们只是策马站在远处,朝着冉滕千人队的兵阵射了几波箭矢。

        而对于这种箭矢,冉滕千人队的魏兵们可不会畏惧,他们举起盾牌,轻轻松松就挡下了对方的箭矢攻击。

        起初冉滕还有些洋洋得意,可待等他听到那些韩骑在远处哈哈大笑时,他这才面红耳赤地回过神来:对方根本不是企图用箭矢使他们减员,对方是在调戏他们!

        果然,在随后整整一炷香的时间内,那两百名韩骑绕着冉滕千人队策马奔跑,时不时地就用手中的弩朝着魏军射几箭,看着冉滕军士卒们慌忙举起盾牌防守,这帮人哈哈大笑,乐不可支。

        “这帮狗崽子!”冉滕气地火冒三丈,恨不得将那两百名韩骑千刀万剐。

        不过理智促使他冷静了下来,因为他明白,他麾下的士卒们只有两条腿,而那些韩国骑兵靠四条腿的战马行动,两条腿怎么跑得过四条腿?

        纵使心中再是愤怒,他也只能忍耐。

        而赵弘润,冷眼看着那些韩骑的嚣张举动,也是没有什么办法——在荒野上,步兵遇到轻骑,就是这么被动。

        足足有一炷香的工夫,这支韩骑才缓缓撤离。

        见此,冉滕正准备下令继续往南赶路,却见赵弘润说道:“对方还会回来,往东去。”

        冉滕将信将疑,但不敢违背赵弘润这位肃王殿下的意思,只好下令麾下的军队折道往东。

        果不其然,大概半柱香工夫后,那支韩国骑兵去而复返,再一次调戏了一番冉滕军。

        “这次往回走。”

        在那支韩国骑兵再一次离开后,赵弘润沉声下令道。

        这次冉滕已不再怀疑,下令全军往回,只是前进的步伐缓慢了许多。

        而没过多久,那支骑兵再一次返回,跟着冉滕军走了大概三五里,这才再次离开。

        在赵弘润的授意下,冉滕军在原地歇息了一阵,待现那支韩国骑兵这次不再回来后,遂又向东进,迂回绕了一个大圈,朝着目的地高狼前进。

        泫氏城距离高狼,大概有四十里的样子,原本魏军能在一日内赶到高狼,但因为要瞒过那些韩国骑兵,各支参与偷袭行动的千人队只能迂回绕远路,以至于到了十月二十七日黄昏时,仍没有抵达高狼。

        就算是赵弘润所在的冉滕千人队,距离高狼也仍有近二十里地。

        不过话说回来,前二十里地,其实是最难的路段,因为这里遍布韩国骑兵,但是后二十里,韩国骑兵就要少的多了。

        十月二十八日时,肃王军二十支千人队,在穿过了被韩国骑兵控制的荒野地带后,一改昨日的行军度,笔直朝着高狼前进。

        在此期间,这二十支千人队66续续汇合,以至于在短短半日内,就会师成了一支万余人的军队。

        并且,仍有近万士卒源源不断地向高狼汇聚。

        『成功了!』

        当青鸦众回报军队距离高狼仅五里地时,赵弘润不由地攥紧了拳头,心情有些激动。

        因为他骗过了冯颋军、暴鸢军两万余韩国骑兵的封锁。

        而就在他大为欣喜的时候,他忽然听到身背后隐约传来阵阵马蹄之声,仿佛有一支数量很多的骑兵正急赶往这边。

        『这么快就察觉了?』

        赵弘润面色微变,当即下令道:“快!全军急行军,前往高狼,给我攻下这块地!”

        “是!”

        魏军加快了前进的度,飞快地朝着高狼飞奔。

        而就在魏军距高狼城仅剩下两里地时,忽然前方不知名的山背后杀出一支韩军,将魏军截了下来。

        只见那支韩军的队伍前头,一名韩将环保双臂而立,冷笑连连,正是近几日冯颋、暴鸢二人没有得到音信的韩将靳黈。

        “靳某在此等候多时了,魏公子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