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智瑶能充分理解赵氏想要对外掠夺的迫切心理,换作老智家遭遇到那种状况,肯定不会老老实实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呀! 正当智瑶在处理关于赵氏其它事情时,只是在“黄父”逛了两天的孙武提议前往“邺”城了。 目下的“黄父”其实没有多少人,要说有多少学者也是未必。 毕竟,当下的识字率就那样,灭国战争爆发的不多,并不是绝大多数贵族失去自己的封地,只能到处蹿着找新出路年代。 在“黄父”数量最多的是来自智氏各地的学子,他们不是智氏的族人,便是家臣的子嗣,同样也有依附智氏的中小贵族家的孩子。 对于打造一座學城来说,智瑶是很认真的。 哪怕无法吸引来很多的大贤,当成智氏培养人才的培训地點,不行吗? 当然了,目下也就智氏有条件这么干,其他家族想学都学不来。 孙武并没有对“黄父”发表什么意见,有明显的改变就是愿意多跟智瑶多聊一聊了。 还是那一句话,智瑶只要孙武到了就行,其它什么的真心不急。 “既然愿意来,就代表虽然已经六十二岁,还没有想要真正沉寂下去。”智瑶真的不急,甚至认定孙武会在老智家继续发光发热。 他们第二个到的地方是“邺”,等孙武看完了“邺”城的一系列作坊,问了问每个月的出产量,之后沉默了两天。 在第三天,孙武主动找到了智瑶,说道:“智氏当灭卫。” 割取什么城池?已经将卫国君臣控制住了,坐实礼器就是卫国加塞,直接灭掉挺好的。 智瑶抿了抿嘴,摇头说道:“灭衛不可取,我必留一城予卫氏,不断其宗庙血食。” 大佬,我愿意听取你的意见,可是我也有自己的保留。 所以,孙武知道智瑶明白自己在干什么,想要有所发挥,又想知道智氏能放多大的权,會不会像夫差答应得好好的,说变就变之类。 孙武问道:“灭卫,并齐,吞晋?” 智瑶非常直接地摇头,说道:“我岂有叛逆之心?” 装肯定是要继续装的! 另外,不要用“吞”这样的字眼。 就像读书人那样,偷书哪能算是偷? 智氏以前是荀氏,在以前有个原国,老智家顶多就是恢复原国的国祚,期间会损害晋国的利益。 如果到时候晋国没了,那肯定是晋国君主和公族愿意让智氏替代,需要用的字眼是“代晋”,怎么能是“吞晋”呢? 现在智瑶就好奇一个,怎么孙武看了“黄父”和“邺”就敢那么说。 第(3/3)页